12月10日,全世界最大的智能化全自動集裝箱碼頭正式開港并投入使用,首次停靠在四期碼頭的21萬噸3E級集裝箱貨輪——丹麥籍“馬士基摩納哥”號如期到港。為保障首個靠泊在四期工程的外籍輪船順利停靠,上海洋山檢驗檢疫局的工作人員提前介入,布置扎實推進各項檢驗檢疫工作。
主動作為 零干擾
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碼頭,其全新的管理模式向傳統檢驗檢疫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戰。為減少檢驗檢疫工作對港區物流的干擾,洋山檢驗檢疫局提出了“零干擾”的工作理念,將檢驗檢疫工作無縫銜接到港區作業中。一是建立自動化箱表消毒噴淋通道,實現集裝箱出場時箱表消毒無人自動化操作;二是建立港區智能化放射性檢測通道,實現入境貨物全風險監測;三是進一步創新入境空箱檢疫模式,將原有港區內空箱堆場查驗模式,優化為在港區配套查驗點查驗及港外協議堆場查驗相結合的模式。
加強檢疫 守國門
近期正值全球疫情多發期,為保證四期碼頭正常運營,洋山檢驗檢疫局啟動應急保障預案,采取全天候24小時工作制,增派多名業務骨干加強對入出境船舶的檢疫監督工作。同時結合現有的“電訊檢疫新政”和“聯合登臨”等服務舉措,建立起服務自動化港區的長效機制,指導港區建設國內海港貨檢口岸首個負壓隔離留驗室,在提升洋山港的公共衛生保障能力和防止疫病傳入的同時,進一步轉變職能,為港區提供更為高效的人性化服務。
病媒監控 保安全
為確保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按時開港作業,洋山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前期就對四期碼頭的生境地貌開展勘探調查,并要求碼頭開展綜合環境整治工作,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開港前夕,多次論證制定科學的病媒生物監測控制計劃,安排業務骨干連續周期性駐島加班,監督指導碼頭科學開展病媒生物本底調查工作,準確獲取了病媒生物的種群分布、季節消長等重要信息,采取針對性控制措施,確保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國家規定范圍之內。
食品安全 放心頭
“民以食為天”,新開口岸人員的用餐安全和碼頭供水安全自然成為我們檢疫人關心的重點所在。洋山四期碼頭員工食堂開工建設前,洋山局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就主動介入,研究審核員工食堂的流程布局情況并提出修改意見。食堂建造完成后,第一時間安排衛生監督人員開展衛生許可審查,指導食堂在硬件設備、衛生設施、人力資源配置、衛生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完善,同時按計劃開展外輪碼頭供水水質檢測有效保障了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的食品飲用水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