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巾因其攜帶和使用方便的特性,已成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普遍使用的清潔護理用品。目前市場上的濕巾產品也是琳瑯滿目,嬰兒濕巾、孕婦濕巾、成人濕巾等品類更是讓消費者眼花繚亂。不過,這些產品都具備一個特點,那就是無一例外地宣稱自己的產品在具備清潔除菌功效的同時,絕對不添加任何酒精、熒光增白劑、防腐劑等成分。
測試結果
據介紹,本次試驗從大型超市、百貨店及網絡平臺等銷售渠道,共購買47件樣品(實體店24件,網絡平臺23件),其中包括抽取式面巾紙和紙手帕,價格從三元至三十元不等。測試項目包括微生物、交貨水分、可遷移熒光增白劑和內裝量,測試方法主要依據國家標準《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和國家推薦性標準《GB/T 20808-2011紙巾紙》。結果顯示,有2件樣品內裝量未達到標準要求,占樣品總數的4.26%。
1. 交貨水分均在標準要求的范圍內
交貨水分是指紙巾中本身的水分含量,標準規定交貨水分應≤9.0,水分值較高有滋生細菌的可能。測試結果顯示,47件樣品的交貨水分分布在3.1-7.8之間,均達到標準要求。
2. 未檢出可遷移熒光增白劑
檢測人員并未檢出可遷移熒光增白劑??蛇w移熒光增白劑具有亮白增艷的作用,被廣泛用于造紙、紡織、洗滌劑等多個領域中。由于紙張的可遷移熒光增白劑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危害,為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健康,標準規定紙巾不應有可遷移熒光增白劑的檢出。測試結果顯示,47件樣品均無可遷移熒光增白劑檢出,達到標準要求。
3. 微生物指標都在標準要求的范圍之內
此外,微生物指標都在標準要求的范圍之內。標準規定紙巾產品細菌菌落總數≤200 cfu/g或cfu/mL,真菌菌落總數≤100 cfu/g或cfu/mL,大腸菌群和致病性化膿菌(指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溶血性鏈球菌)不得檢出。測試結果顯示,47件樣品的細菌菌落總數和真菌菌落總數都在標準要求的范圍之內,大腸菌群和致病性化膿菌均為未檢出,達到標準要求。
4. 2件紙巾樣品內裝量未達標
據介紹,紙巾的凈含量常以“抽”、“張”、“片”等作為數量單位。標準規定,當凈含量≤50,不允許出現短缺量;當凈含量>50,允許的短缺比例<1%。本次試驗中2件樣品出現了“缺斤少兩”的現象,未達到標準要求。
上海市消保委方面表示,本次試驗發現,紙巾樣品對凈含量的單位標注五花八門,部分樣品存在標識不清的問題。如“150抽×2層(300張)”此種標識較為清晰,不易產生歧義。但有樣品標識如“360張(三層)”,易使消費者誤以為內裝量是360張且每張3層。
5. 21件樣品檢出防腐劑成分
據悉,消保委還對直接用于人體的濕巾進行了比較試驗。從網絡和實體店購買的50件樣品,21件樣品中檢測出了CIT和MIT兩項防腐劑成分。在被檢出CIT或MIT的樣品中部分產品包裝上宣稱“無添加”、“無刺激”,“敏感性肌膚也可放心使用”,更有一些樣品名稱為“手口濕巾”,且在包裝上強調“清潔乳牙”等,明顯引導消費者將濕巾用于因幼兒口腔內清潔。上海市消保委方面表示,濕巾并非越多使用越好,敏感人群謹慎使用,勿在口腔、眼睛、粘膜等部位使用濕巾。
消保委教你如何選購使用濕巾
一要看外包裝。正規廠家生產出的合格紙巾,在外包裝上一定會注明其執行標準號、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主要原料。具體說來,在通常情況下執行標準號為GB/T 20808,保質期三年。另外,外包裝上還會注明生產企業地址、電話等有效信息。不合格的紙巾,執行標準、生產日期通常比較模糊,有的甚至沒有。
二要留心生產原材料。目前市場上屬原木漿生產出來的紙質較好,它是從木到漿,直接到紙,紙質純度高,不參雜其他材料。另外,木漿有原生漿和純木漿兩種。原生木漿簡單地說就是由植物直接制成,沒有經過使用的純凈的紙漿,它的主要材料有蘆葦、蔗渣和植物纖維等,紙質柔韌度好,纖維分泌比較細膩;而純木漿也可能包括再生漿即廢紙漿,可能是用回收的廢紙為原料制成的紙漿,因此會出現黑點和粗孔。
三要看白度。有些生產企業為了提高紙質的潔白度,會過量添加熒光增白劑去除頑固污質,讓紙巾從外包裝上看有亮白潔新的感覺。建議消費者最好不要購買太白,或是泛青、泛藍光的紙。正常紙巾顏色應為象牙白、自然白。消費者可用驗鈔器對著紙巾紙做測試,凡泛藍紫色光的紙,可能添加有熒光劑。
四要留心規格和數量說明。因為企業目前使用的數量單位并不一致,所以不同產品上標出的數量不一定具有可比性,并非數字越大就代表含量越多。通常來說,抽數×層數=張數,可查找包裝上清晰詳細的標識來判斷紙巾的凈含量。